English
首页 > 案例分析
价格歧视策略,如何对商品定价?
创建日期:2021-10-17
来源:
阅读:703
更新日期:2024-04-26


  • 怎么定价才算合理?


      企业可以随意调整商品的价格,但是,你得给顾客一个“合理的理由”;并且,这个理由行不行,企业说了不算,必须是消费者认可的“合理”才行。


      企业在对商品定价之前,必须思考两个问题:


      1. 什么样的理由才算是“合理”?


      2. 怎样找到那个“合理的理由”?


  • 定价是一个“真相时刻”


      营销专家雷•科里(Ray Corey) 把定价称为“真相时刻”(Moment of Truth),也就是说,定价决定着你的公司是否能赚钱。


      为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设定价格,是一项很有风险的业务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消费者从你这里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,到底值不值得他花的这些钱,完全由消费者说了算。


      对企业而言,你的定价过高,消费者自然不买账,转身就去了你隔壁的另一家店,还给你打差评;但问题是,假如你定价过低,消费者虽然是满意了,但你自己的利润就没有保障了。


      所以,定价,从来都是一个难度系数、风险系数都很高的技术活儿。


      传统的经济学家会说,定价问题,只有一个关键因素:产品为消费者创造的总价值。这个总价值,在消费者心里,有一个价格上限,叫做“无差别价格”或者“极限价格”。


      按这个理论来说,定价问题很简单直接——一个商品应该按“极限价格”来向消费者收费,这很公平合理啊。


      然而,在现实世界中,定价机制并不是这么运作的,我们并不能向消费者收取我们为他们创造的所有价值,为什么?


      因为消费者的感觉很重要——如果你按“极限价格”来收费,他们会认为,你在试图从他们身上压榨出每一滴价值,那他们往往会对你敬而远之。


      相反,如果商家能多让利,消费者会感觉自己多占了便宜,他们的消费动力就会更强。


  • 把钱留在桌面上


      综上所述,设定价格的关键在于,你得让消费者清楚地“感觉到”他们得到了实惠。也就是说,你定的价格,得低于“极限价格”,我把这种定价方式称为“把钱留在桌面上”。而企业让利给消费者的部分利润,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,就叫做“消费者剩余”。


      这样一来,生产成本和你设定的价格之间的差额,是企业的利润;而总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额,就是“留在桌面上的钱”——它决定了顾客购买的动机。


      所以,要创造一个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动机,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价格设低一些,低于我们刚才提到的“极限价格”——换句话说,让顾客感觉自己得到的,要比他们支付得更多,他们才会对你的商品更感兴趣。


      拿可口可乐来说,假设你生产和分销一罐可乐花了20美分,这20美分是你的成本。然后一个消费者来了,他认为你的这罐可乐最多值30美分,那么,这30美分就是这个消费者心里的“极限价格”。


      那么,如果你把一罐可乐的价格定到25美分,那30减25所得到的5美分,就是你“留在桌子上的钱”,也就是你让出来的“消费者剩余”——顾客就是为了这5美分的额外收益,而更愿意来买你的可乐。


  • 怎么定价才合理?


      如果你把一大笔钱留在桌上,也就是说,让顾客多占便宜,那他们当然会排着队来买你的商品。但问题是,这么做,你留给自己的利润空间就少多了,搞不好还有亏本的风险。作为企业,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理应少留些钱在桌子上,也就是把价格定得高一些,但是这么一来,你可能又会吓跑消费者。


      什么是合理的动态定价策略?企业通常会使用“价格歧视”策略,什么是“价格歧视”?,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,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不同的价格,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。


      有意思的是,人们对各种各样的歧视往往都非常敏感,但对这些摆在桌面上的、明目张胆的“价格歧视”,接受程度通常都很高,我们下面就来介绍三种价格歧视的策略。


  • 第一类价格歧视:看人定价


      也就是说,卖方试图搞清楚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,然后“看人下菜碟”。比如一个医生,给投保覆盖率比较低的病人看病,就会少收钱,对投保覆盖率比较高的病人,可能会多收钱;或者一个律师向大公司、有钱人收费更高的费用,这叫做“一级价格歧视”。


      这里有一个问题是,卖方如何知道客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多少呢?最常见的方法,是跟客户讨价还价,通过精心策划、灵活变化的报价和循循善诱的谈判,来锁定客户心中的最高价格,保险公司就常常这么干。


      如今,有了大数据的加持,企业不仅可以弄清客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,还能实时调整价格,把“看人下菜碟”发挥到极致。这种价格歧视虽然存在道德层面的争议,但是在很多行业一直大行其道。


  • 第二类价格歧视:看数量定价


      所谓看数量定价,就是价格的差异基于你买的量有多少。


      比如我在好市多超市(Costco)买东西,价格都比较便宜,因为好市多超市的商品多是家庭装、量贩装,它让我购买了比在其他超市购物时更多的商品,定价自然也应该更低;而相反,在7-11这样的连锁便利店,我常常能买到小包装、一人份的食物和日用品,它们的单价也通常会定得更高,这就是“二级价格歧视”。这种价格歧视很普遍,人们也非常欢迎。


  • 第三类价格歧视:看体验定价


      在这种场景里,价格差异是由消费者体验的差异带来的。


      比如说,你在工作日的白天去看一场电影,就会比你在晚上的黄金时段的票价更便宜;淡季去旅游景区,门票也会比旺季更优惠——这被称为“三级价格歧视”,消费者接受它完全没问题。


      以上三种价格歧视,从本质上来说,都属于动态定价的范畴,而且通常来说,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都很高。


      总结


      企业应该怎么对商品定价,这是一个“真相时刻”,决定着你的公司是否能赚钱。定价策略是一种博弈,顾客希望“感觉到”实惠,企业希望把利润最大化。


      如今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采取动态定价策略,既“把钱留在桌面上”,又能让企业赚取到利润,今天我们介绍了三种类型的价额歧视,通过真实的使用场景,分析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这些价格歧视能被接受的关键原因,就是要给出合理的理由,这个理由,应该从某个维度上,让消费者感觉公平。


      在“万物互联”的未来,人工智能可以在任何地方与你互动,你身边的各种商品、服务的价格,都会处在快速的动态变化之中。对企业来说,这意味着提高利润率和竞争力的机会,同时也意味着触怒消费者的风险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【版权声明】

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“粤湾商盟”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。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,请私信或邮件沟通授权事宜,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 “粤湾商盟官网”。未经本司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或使用该文章中的任何内容。

 

本网站发布的文章及图片,已尽可能对作者来源进行注明,若因故疏漏,造成漏注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处理相关内容。本网站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

服务时间9:00-12:00 | 14:00-18:00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
友情链接: 促程顾问公司 | 鸣品广告公司 | 伊捷投资顾问 | 德恒企业管理 | 香港文森顾问 | 中科顾问 | vika维格表
粤湾商盟信息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98219号